当前位置: 首页>new2017>廉洁海淀

从党史学习中汲取精神力量——海淀区纪委监委驻区应急管理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宁志涛访谈录

来源:宣传部

日期:2022年02月28日 15:50

2021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宁志涛同志在任区纪委区监委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纪检监察组组长期间,为800多名干部职工举办了抗美援朝战争史系列讲座,取得了较好的反响。近日,海淀区纪委监委宣传部干部吴晶晶同志采访了宁志涛组长。下面是访谈的实录。

吴晶晶:您去年在区人力社保局举办了抗美援朝战争史系列讲座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请您谈谈大概情况。

宁志涛:从20212月份开始,我每月讲一个专题,每场讲两个小时到两个半小时,以支部为单位,讲七到八场。一年来讲了8个专题,近50场次,受众达2万多人次。每讲完一场后,都有干部给我打电话、发信息,或直接到我办公室谈听课后的感受。通过这些交谈、信息和课堂上的气氛,我感觉到这个系列讲座产生了一定的效果,我颇感欣慰,功夫没有白下。

吴晶晶:在驻在单位举办抗美援朝战争系列讲座,这应该是一个很费心血的庞大工程,您开始是怎么想的?

宁志涛:我想这主要是我本人的自身情况及多年习惯与党和国家大形势相结合的一个结果。具体来说,是由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构成的。

第一是自身情况。我大学的专业是历史学,从小喜欢军事,大学毕业后自愿去了位于大西北戈壁沙漠深处的空军地空导弹试验基地工作,在以后的岁月中就更偏重于军事历史的学习和研究,对辉煌的抗美援朝战争史更是重视。

第二是党和国家的大形势2020年,我们党隆重举办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70周年纪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阐述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由于自身工作的性质,我平时喜欢找一些党员干部谈心聊天。当说到抗美援朝战争时,我发现他们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能了解一点的都是些概念化的东西,特别是八零后、九零后这一代。我们知道深入地学习历史是理解历史的前提,当时我就想抽空得备课给大家讲讲。2021年初,党中央发出了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后,我就决心做这方面的工作。

第三是驻在单位的特点及我的习惯性做法。海淀区人力社保局原有党员干部近千人,2019年机构改革后仍有800多人,有多个办事大厅,大部分干部职工的工作性质以坐窗口为民服务办事为主。近年来,我每年除讲一两个专题的纪检监察工作课以外,还要选一二个额外的专题,认真进行研究备课,以党支部为单位,在全局进行巡回讲课,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第四是我两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我从事政治思想工作已经30多年了,有两个观点在我脑海中扎下了根:其一,马克思关于“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的论断;其二,列宁关于“灌输是理论武装的基本原则”的论断,所以,我一直很重视讲课这种教育形式。

吴晶晶:请您具体谈谈抗美援朝战争史系列讲座的实施过程。

宁志涛:刚开始,我想的比较简单,认为自己对这段历史比较了解,凭借现有公开的资料,可以把这个系列讲座备好讲好。但是这个课一旦真正备起来,感觉问题很多。首先是内容取舍的问题。国内研究抗美援朝战争史的权威著作,无疑是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写的《抗美援朝战争史》,有147万字,内容很丰富,全按这部著作讲,时间不允许。后来,经过反复的思考,我决定按“序言”,“朝鲜战争的大致过程”,“战争的残酷性及几个重要战役”,“重大战果、巨大伤亡及伟大意义”的基本逻辑顺序来讲。中间又进行了若干调整,最后共八讲。

吴晶晶:您个人承办了这个抗美援朝战争史系列讲座,前后经历了10个月的时间,期间肯定遇到过不少困难,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宁志涛:我有时甚至想这个抗美援朝战争史系列讲座有点像红军长征。林伯渠林老有一次谈红军长征,他说:“红军长征刚开始时谁也不会想到会走25000里,如果刚开始时就知道会走这么远,很可能没有一个人会走下去!”我的这个讲座也有这个问题。上面提到过,我刚开始时认为凭自己掌握的资料,备好这个课讲好这个课没有什么问题,因此就在讲第一讲时郑重给驻在单位的干部职工承诺:“我今年要在全局举办抗美援朝战争史系列讲座,估计要讲四到五讲,无论工作有多忙,我都要抽空把这个系列讲座讲完,请大家配合我,也监督我。”

随着想讲的内容越来越多,备课量也就成倍增加,遇到的困难也就不断出现,有的问题涉及的资料很难找到,我几乎把业余时间全搭进去了,经常晚上不回家,节假日还要去北京图书馆查资料。这里还有一个前提,即我当时所负责的人力社保局、文旅局、体育局和圆明园管理处四个单位的监督执纪工作不能受影响。有段时间真想放弃,但一想到给大家的承诺,又咬牙坚持下去。回顾近一年备课讲课的经历,我注意把握了以下问题。

一是及时征求意见和不断修改的问题。每当我备好一个专题的课,我要首先在我所在的支部进行试讲。试讲时,除本支部的党员干部参加外,我还要邀请几位平时爱学习好思考的同志参加。试讲结束后,我要一一给他们打电话,或请他们到我办公室来,询问他们听课后的感受及意见。接下来的一周,我要根据各方面的反映对讲课稿及课件进行大幅度的修改和完善。每个专题只要没有讲完,对它的学习研究就不会结束,讲课稿及课件的修改也不会结束。

二是注意细和粗平衡及突出重点的问题。所谓细,就是要对整个朝鲜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节点,如重要事件、主要战役要按时间顺序尽量讲清楚,以使听众对抗美援朝战争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所谓粗,就是对绝大多数战役及战斗的过程,要讲得粗一些,点到为止。所谓突出重点,就是把朝鲜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问题,如三八线的来历、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美国参战、仁川登陆、我党中央抗美援朝战争的战略决策、苏联援助、五次战役及停战谈判等重要问题,都要一一讲清楚。

 三是注意生动性的问题。我当过中学老师,又在部队长期从事政治工作,经常讲课,也听过别人讲的许多课,深知讲课是一门艺术,如何把课讲好讲生动,提高讲课的可听性,确实是需要下很大功夫的事情。所以,我讲课历来很注重讲故事,注意讲课的生动性。为了体现这一点,我的备课时,以军事科科学院编的《抗美援朝战争史》为骨干,以大量回忆录所讲的感人故事为辅助,中间插进有大量的图片或少量的视频,从而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四是注意时代性及热点问题。随着当前中美矛盾越来越尖锐,一度不愿提及的抗美援朝战争变成了热点话题,而长津湖战役随着电视剧《跨国鸭绿江》和电影《长津湖》《水门桥》陆续播放上演,便成为热点中的热点。所以,我得顺应形势,把长津湖战役专门抽出来作为一讲。但由于这场战役是惨胜,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官方长期以来不愿提及,正史中涉及此战役的资料很少。为了备好这一课,我下了很大的功夫,花了二、三个月的时间,买了四本书,到北京图书馆看了十几本书,在网上搜集整理了几百篇文章,互相对照才把它基本研究清楚。在备课授课中,我不但要把过程讲清楚,而且要把惨胜的原因分析清楚,从而得到了听众的认可。

五是注意负面内容的问题。过去我们讲抗美援朝战争,存在讲胜利的多,讲英雄多,而对失利失败、被俘等负面的内容很少提,甚至不提的问题。近些年,随着中央倡导“四个自信”,抗美援朝战争史中的一些禁区解禁了。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讲历史更应该注意纠正这方面的问题,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把这段历史客观全面地呈现给听众。比如,在具体战役中,我除讲惨烈的长津湖战役外,还讲了志愿军的两次大的失利——第四次战役中的砥平里战役和阵地相持战中的白马山战役。在讲个体中,我不但讲了4位军级干部、12位师级干部、几十位团职牺牲及因遭受美空军空袭发生的5次重大牺牲事件,还用了比较大的篇幅讲了志愿军战俘这个特殊的群体。我讲这些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听众认识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是伟大的,但这个胜利是来之不易的,战争本身是残酷的,过程是曲折的,有些战役、战斗失利了,甚至失败了;参加战争就会有牺牲、就会有人被俘,就会有成千上万个家庭为此背负苦痛。

吴晶晶:在驻在单位成功承办抗美援朝战争战争史系列讲座,您应该有许多启示或者体会,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宁志涛:经过近一年的备课讲课,自己确实有许多感受和体会,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备课讲课能有效牵引自己、迫使自己深入学习。在去年学习党史活动中,我通过给驻在单位干部职工讲抗美援朝战争史系列讲座,牵引自己也迫使自己学习研究了十多本专著,查阅了几十篇研究论文,在网上查阅的文章更是多达几百篇,使自己对抗美援朝战争这段历史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尤其是对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抗美援朝战争艰难而审慎的决策、长津湖战役、上甘岭战役、抗美援朝胜利伟大意义等几个主要问题,我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对自己促进提高的确很大。

其次,作为授课人,要在课堂上感动别人,就要在备课中先让自己感动。我在备课中看到过大量感人的资料,比如,在第五次战役当十九兵团的64军、65军五个师的部队突击临津江时受阻,五万多人拥挤在江边,遭到美空军和远程炮兵的狂轰滥炸,当看到战士一片片倒下,64军政委王昭心急如焚,压力山大,以至于身体两次痉挛……又比如,九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宋时轮,在长津湖战役后期,当看到部队因冻饿等原因导致严重伤亡大量减员时,曾哽咽地说:“我回国后怎么给陈老总交待啊!”后来,当他受命回国路过鸭绿江大桥时,他让司机停下车,来到一块高地,遥望长津湖方向,缓缓敬了一个军礼。跟随的警卫员发现,他早已泪流满面。再比如,毛岸英牺牲时才28岁,比她的妈妈牺牲时还小一岁。毛泽东主席在得知长子毛岸英牺牲时,因打击太大有意离京休息一段时间。毛泽东主席1950年时的年龄,与我现在的年龄相仿,作为不同时代的同龄人,我深深理解他因儿子牺牲时的那种痛苦的心情。还比如,志愿军1719团团长康致中1953年牺牲后埋葬的地点,因太靠近停战线而成为军事禁区。他的儿子康明一直十分思念父亲,曾多次去朝鲜想到父亲坟前祭奠都无法实现,前两年在70多岁时只好到韩国一侧用高倍望远镜遥望父亲埋葬的地点。另比如,我看到2008年《沈阳日报》的一篇报道,说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中有一位叫曹国英的烈士一直没有亲人来扫墓。原来他是志愿军第1235104团团长,19513月带领部队入朝参战。他入朝后不久,他妻子潘秀菊生下了一名女婴。因为夫妻俩十分恩爱,潘秀菊在孩子长到几个后因思念丈夫,特向组织申请去朝鲜参战,看望丈夫,结果不幸染病死在了朝鲜,孩子后来又夭折了。妻子女儿死后,曹国英把伤痛深埋在心底,一心投入到作战中,又不幸于1952322在作战中牺牲……每每看到这些资料,常常使我热泪盈眶,不能自已。我把这些讲给干部职工,自然也感动了他们。

最后,作为授课人,要想教育好别人,得先使自己受教育。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网上有一种说法,认为我们中国以花费了上百亿人民币、伤亡几十万官兵的巨大代价,到头来却扶持起了一个忘恩负义、独裁的金氏政权,很不值。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其中就包含徐焰、金一南、金灿荣等国内国际知名专家的研究成果,深刻认识到中国出兵朝鲜,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当然有给社会主义阵营尽义务的因素,更主要是为了我们中国自身的利益。通过抗美援朝战争,使我们新生政权牢固地屹立于世界东方;通过抗美援朝战争,使苏联认为中国是可依重的抗衡资本主义阵营的坚强盟友,因此战争一结束就大规模援助中国,给了中国156个项目,相当于一个缩小版的苏联工业,使中国从此快速走上了工业化发展道路;通过抗美援朝战争,使我军在短短三四年就从一个近代化的军队,一跃而成为一支准现代化的军队……联系到当前我国是世界上工业门类最全的国家,被誉为“世界工厂”的实际,使我十分深刻地认为抗美援朝战争是我们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正名之战,是我们国家走向现代化强国、我们人民军队走向现代化强大军队的奠基之战,影响极为深远。为此,我专门就此讲了一期“抗美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在干部职工中引起着很好的反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