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new2017>廉洁海淀

【七一特辑】“云”游家乡红色之路⑮ | 海淀区纪检监察干部张郡轩:白山松水埋忠骨 红色精神代代传

来源:机关第一党支部

日期:2022年07月19日 10:05

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海淀区纪委区监委机关党委开展“云”游家乡红色之路 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活动。在这个火红的七月,我们将带你北上吉林、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南下江苏、福建……带你重温刘胡兰、范天恩、杨靖宇等英雄人物,淮海战役、台儿庄大战等历史事件,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乌山革命根据地等红色基地……讲述家乡那动人的红色故事,难忘的红色记忆。

 

白山松水埋忠骨 红色精神代代传

机关第一党支部  张郡轩(宣传部)

“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在长白山区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一座城市由江而来,沿江而走,依江而展,因《松花江放船歌》中“连樯接舰屯江城”的诗句,让这座城市素享“北国江城”之誉。

远迎长白,近绕松花,白山黑水,风华永续。作为全国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我的故乡吉林省吉林市,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穿城而过的松花江孕育了古老的民族,也滋养了繁荣的文化,形成了悠久的历史。

肥沃的土壤、甘冽的松水、冷肃的天气、绵延的白雪……赋予了江城儿女热情豪迈的特有性格,也注定了无数英雄在这里留下奋斗的足迹,点亮一片城市历史的天空。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视察时强调,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初心、永担使命。

吉林是东北抗日的重要战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创建地、东北解放战争发起地、抗美援朝后援地、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三地、三摇篮”成为吉林大地亮眼的红色,凝聚着吉林人民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红色基因的延续,革命精神的灌注,让吉林这片黑土地永葆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的内在动力。

吉林作为东北抗日联军创建地,最早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率先创建东北人民革命军、最早建立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在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长眠着在血与火的革命年代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自童年时期,我曾多次在父母和老师的带领下,在清明时节为革命烈士扫墓献花,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也从此在幼小的心灵深深扎根……

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北山公园内,始建于1954年,分革命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纪念馆三部分,占地15995平方米。烈士陵园正中矗立着抗战时期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副总司令魏拯民烈士的铜质雕像,两侧安葬着400多位革命烈士、红军、抗日干部和因公牺牲的革命干部和军人。烈士纪念塔位于陵园对面的山坡上,塔门两侧篆刻的纪念楹联:“烈士长存同朗月 英灵永在共清风”、“丹心碧血英名垂史册 松水白山烈士耀江城”,表达了江城人民对革命先烈无限的缅怀之情。

烈士纪念塔高28,塔基由五角星和圆形图案筑成,塔身呈五棱形,花岗岩石结构,塔身镶嵌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浩气长存”等铂金题字。烈士纪念馆为民族传统四合院式琉璃瓦起脊建筑,1995年落成并对外开放,广场中央矗立着魏拯民烈士的戎装塑像,有魏拯民纪念馆、抗联英烈展厅、江城英烈展厅、国防教育展厅,展现了29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民族解放、正义事业和吉林建设而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和国防建设发展史。

吉林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以魏拯民烈士为主线,串联起十几年东北抗日过程。魏拯民烈士是抗战时期中共南满省委书记,杨靖宇将军的亲密战友,是中共中央最早选派到东北组织抗战工作的领导者之一。曾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政治部主任、副总司令等职务。

魏拯民烈士原本姓关,名有维,牺牲时年仅32岁。在32年风云激荡的岁月里,他把自己的青春、理想、生命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为拯救祖国和民族苦难,他用母亲的姓改名为魏拯民,以示救国的决心。

抗日的道路道阻且长,严峻而残酷的形势时刻考验着人们的意志、勇气和忠诚。胆怯的人退却了,懦弱者悄然消失的无影无踪。而魏拯民烈士和他的战友,以及无数的无名英雄,则像一只只英勇的海燕,无畏无惧,投身进了艰苦抗日的汹涌海洋,在缺吃少穿,无药无援的情况下,仍旧能谱写出一篇篇壮丽激昂的诗章。

党的光辉足迹深深印刻在北国江城的黑色土地上,作为新一代青年将汲取革命英雄事迹的精神力量,形成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远大抱负,把涵养共产党人的昂扬朝气和奉献底气作为筑牢信仰之基的重要任务,继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奋斗的青春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同向同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