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认真研究家庭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推进家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实抓好。海淀区纪委监委坚持把家风建设作为推动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区开展以“清风传家·廉以治家”为主题的《家风故事》征集活动,编印了《家风故事优秀作品集》,引导党员干部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以优良家风的强大精神力量助推海淀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从本期开始,我们开设“廉洁海淀·家风故事”专栏,分期向大家讲述生动感人的家风故事,敬请关注。
“孝、俭、勤、廉”继世长
万寿路街道万寿路西街16号社区 王晓明
当我提起笔,写下“孝、俭、勤、廉”的四字标题时,思绪不禁回到了自己干事创业伊始,回到了女儿呱呱坠地瞬间,我闭上双眼,这数十年的家庭经历就像演电影一样,在头脑中飞快闪现。直到外孙将一杯水送到桌前,并在一旁大声唤我,才将我重新拉回现实,不由感慨一弹指人生半世,永不变“孝、俭、勤、廉”。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而家风家教则是价值观养成的“第一粒扣子”。这是一种能够穿越时空的牵挂,哪怕只是几间寒舍、一缕炊烟,家的存在,总是能引起天涯海角的驻足回望。回家,意味着亲人团聚、阖家团圆,更意味着对家庭传承的触摸、向家风传统的回归。家,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修身立德的精神起点。家风犹如家庭成员的精神纽带,是道德品质的世代积累,是嘉言懿行的代际沉淀。我们家的家风就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孝、俭、勤、廉。
孝。在我眼里,我的父母就很孝顺,几乎每天,我的爸妈都要早起问候他们的父母,叮嘱他们要注意身体,晚上回来第一件事也是去看看他们的父母,他们的言行一直影响着我。我小的时候,他们就经常给我讲“孔融让梨”“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故事。后来,我自己有了女儿,我就把这些故事讲给我的女儿听,我到现在还记得女儿听我讲故事时一眨一眨的大眼睛,还用她稚嫩的声音跟我说:“妈妈,以后咱家最大的梨,我都让你吃!”再后来,我又有了外孙子,我就帮着女儿带孩子,晚上我躺在床上的时候,就听见隔壁的女儿给外孙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外孙也用他稚嫩的声音跟他的妈妈说:“妈妈,以后咱家最大的梨,我都让给你和姥姥吃!”听了以后,心里暖融融的。
俭。记得我小时候,我的妈妈就常讲:“节俭兴家,浪费可耻。”这个浅显的道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随着我逐渐长大。如今,已经传到了外孙这里。外孙已经10岁了,成了所谓的“小大人”,吃饭不挑食、不剩饭、不浪费,出门不乱花钱、不攀比、不炫耀等等,这些好习惯真的都随了我的女儿。说起我的女儿,真是过日子的一把好手,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大事小情很多都是她自己亲自动手,这么多年下来,她自己都能顶半个物业公司的工种了。
勤。“勤”就是勤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勤奋的重要性不难理解。我和先生经过我们那一代人的艰苦奋斗,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女儿都是看在眼里的。所以,从她上学开始就很勤奋。后来大学毕业工作了,她还利用业余时间坚持自学英语、财会、人力资源等课程,如今在单位也是有名的政策通,大家在财务专业领域里有什么不清楚的,都愿意请教她。还有外孙,才上小学四年级,前几天体育课摔倒造成手臂骨折,当天打石膏,第二天放了学才去住院,第三天手术,术后第一天就重返校园,住院期间坚持每天做作业、写卷子,就在出院后一周内的两次测试中,数学95分,道德与法治100分。
廉。我和我的先生年轻时,都过过苦日子,后来他下海经商,我在工程招投标部门工作,但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始终没有玷污我们的政治底色。那时候,我俩就约定,不论面对什么人、什么事,心中都要牢记“规矩”二字,我们应当一起追求美好的生活,但不能成为生活的奴隶,而且给女儿树立好榜样,比给她留下万贯财更有用。“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是清代林则徐的治家理念,也是我和先生的共识。后来,女儿入职军队某部,负责单位财务管理,每年过手的经费数以千万计甚至过亿,手指缝一漏就会给军队、给单位造成巨大损失,但她就像我和我的先生一样,十几年如一日,坚持严格把关、精打细算,为军队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我真为我的女儿感到骄傲。
习主席讲道:“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我们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母体。中国人的家,是《静夜思》里的中天明月、《回乡偶书》里的少小乡音,更是孔鲤过庭的声声教诲、岳母刺字的泣血箴言。美满的家庭、严格的家教、良好的家风,能成就更好的个体,亦能汇聚成更好的国家。这些早已融入血脉的传统家庭美德,必将化作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支撑。